您好,欢迎访问B体育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3655144489
B体育·bsport(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节能 行manbet业 新闻doc
发布时间:2023-05-03 22:15浏览次数:

  manbet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30166 节能,为了更好地生活  PAGEREF _Toc30166 2  HYPERLINK \l _Toc974 新目标 新起点 新机遇——写在2012来临之际  PAGEREF _Toc974 6  HYPERLINK \l _Toc29744 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EPC推进大会圆满举办  PAGEREF _Toc29744 9  HYPERLINK \l _Toc31829 2012年用电需求前低后高 需推节能减排优化电力结构  PAGEREF _Toc31829 12  HYPERLINK \l _Toc8054 石化工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明确  PAGEREF _Toc8054 14  HYPERLINK \l _Toc27926 全国公共机构“十一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PAGEREF _Toc27926 20  HYPERLINK \l _Toc25116 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PAGEREF _Toc25116 23  HYPERLINK \l _Toc8333 环境保护部长出席第四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  PAGEREF _Toc8333 25  HYPERLINK \l _Toc10016 新能源 转型是必经之路  PAGEREF _Toc10016 27  HYPERLINK \l _Toc15977 吹响绿色低碳发展的号角  PAGEREF _Toc15977 30  HYPERLINK \l _Toc25972 风电十二五开局之年回归理性  PAGEREF _Toc25972 36  HYPERLINK \l _Toc8140 德认为削减能源补贴将扼杀可再生能源产业  PAGEREF _Toc8140 40  节能,为了更好地生活 核心提示: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变化,提高能源利用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拓新能源领域,是对地球母亲和子孙后代的奉献与关爱,而全球范围内节能减排是奉献爱心的开始,因为更好得生存才是目的。 关键字:HYPERLINK /search.aspx?k=%u80FD%u6E90%u5229%u7528%u7387能源利用率HYPERLINK /search.aspx?k=%u5341%u4E8C%u4E94十二五HYPERLINK /search.aspx?k=%u8282%u80FD%u51CF%u6392节能减排 油、电、煤“三荒”同时发生,使告别了短缺经济的中国人又感到了不安,多变而复杂的原因敲响了中国能源经济的警钟。 正在发生的事情足以引起了人们非同寻常的关注。设想:年关将近,如果大都市里圣诞树上闪耀的小灯泡黯淡下来;如果除夕之夜,因为停电老百姓看不上春节晚会;如果千万辆私家车因为喝不饱油都趴在了高架桥上;如果上班的人们都带着口罩行走在浓烟滚滚的街道上;如果……还有太多的如果我们不知道,事情的波及面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我们知道领域,对世界的影响还在继续。 节能减排自然是中国惟一的选择,而作为节能减排排头兵的节能服务产业,身上的使命和责任艰巨且光荣,为生存节能的行为标准是节能服务产业的最高要求,支撑这要求的也必然是整个产业为之奉献的结果。 奉献,从节能减排开始 在中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说过“短缺”二字了。90年度末,中国广大地区还在为大量的煤和电卖不出去而发愁,而就在十几年后,中国能源供应普遍紧张的时代就迅速蔓延开来。 面对各种对资源的焦虑,节能减排开始被重视,也作为“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被提及,由此,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开始了。 能源危机不但现在存在,在过去也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未来的危机更严重! 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能源的不充分,而不是能源本身的不足。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危机。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使用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等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能源陷入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结构还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而庞大的工业领域成为“十二五”重点节能范围,这和工业生产所依赖能源消耗的密切程度紧密相连。建筑、交通等行业紧随其后,与之构成了庞大的节能减排一体化战略格局。 关爱我们生存环境,关爱我们的生活,为这个社会奉献出我们的爱心,从节能开始才是对爱的履行。 节能,凝聚奉献精神实质 2012年,作为中国“十二五”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个敏感而充满希望的一年,节能人也将在这一年大展宏图,实现曾经许下的承诺和责任,2012年对于中国的节能减排来说,实在是承载了太多的含义。 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从好的一面看,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方便,也改善了我们居住坏境。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的固有资源在一天天减少,环境在一天天遭受污染,而我们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把节能当作一种长期的“精神”,对待生活更要持一种“态度”。 现在越来越多带有“节能”、“低碳”的名词映入我们眼帘,如低碳消费、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音乐等等,这代表着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话虽这么说,可是过上“低碳”生活并不简单,几乎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所改变。所有的一切都来源节能减排最终结果,节能减排就是一条大江的源头,所有流经过的区域都能感到这种恩惠,无论是工矿企业,还是百姓人家,节能减排收获了最终的物质和精神层面成果。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几代人辛勤付出和努力的结果,更是一种精神实质在传递,在节能氛围的感召下,一种节能文化的内涵正在逐步形成,而且这种文化内涵直接或间接地在节能领域里固化为一种精神,奉献将成为节能人精神文化的行为载体。 正心修德,以民为本。这是一种修为,节能的目的本身是为了大众集体的利益,换句话说,节能也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是这个时代主旋律思想文化的最典型特征。 节能的本质的意义在于对能源更加合理利用,当一切都形成一种习惯了,节能人的努力才真正达到目的,这就像营销学中所倡导的“意见领袖”一样,典范中传播、传递着“精神”导向。在系统节能的氛围中树立起节能理念,这就是节能奉献起到的作用。 节能,只为了更好地生活 节能为了缓解能源危机,节能为了改善温室效应,节能为了环境……这些都是写在书面上的,其实节能说到底为了我们大家更好地生活。 节能是为了让生活更舒服,多么美好的一个理念啊!不仅美好,事实上,“舒服”正是让节能落到实处的基本保障。节能是个技术活,更是个理念活。为节能而节能,还是为生活而节能,两者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日本狭窄的版图和地域特点让国人尝尽了对能源缺乏的煎熬,可能也正是这样的资源窘境让日本人有了对能源的渴望,更对生活有了更深层的认知。日本国民节能意识强,想方设法节约能源已成为日本国民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可以才能深刻体味“富日子穷着过”的道理。2011年3月的福岛地震引发了日本新一轮的能源危机,痛定思痛未必是坏事,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经历的可贵。日本正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向节约型社会转变。很多日本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保护地球,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等于自毁家园。 历史教科书上教导我们的孩子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矿产丰富的国家,但我们如此丰富的资源相对于社会高速发展的能源需求来说,依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之东西部发展不均,能源开发和利用都不能实现合理布局。我国尽管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长非常快。从能源储量来看,我国煤炭储量最多,在世界上排第三位(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俄罗斯)。尽管我国煤炭较多,但按照现在的使用速度,也只能开采52年,而美国能开采240年,俄罗斯能开采500多年,相对来说我国能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能源,没有煤,就发不了电,也就不能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当然也看不到美丽的长安街的万家灯火,上海外滩的夜景,所以说能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面对2012年,新开始意味着全新的生活态度,虽然2012给我带来的未必是灾难,但足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和感知到能源危机对我们生活影响的严重性,这时候我们也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节能减排是国家的事情,节能与个人关系不大吗?节能就意味着要牺牲舒适和金钱?越来越多的人用自身的行动和感受回答:“否。” 节能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的约束,或者自律行为来实现节能效果,但最终的受益还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不分国家和民族,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我们大家更好地生活下去。 新目标 新起点 新机遇——写在2012来临之际 核心提示:2012年来临了,节能服务产业已经迈进一个崭新的时期——黄金发展期。新的起点摆在所有节能人面前,那时我们“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一个新起点。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发布了,节能减排规划即将公布,节能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键字:HYPERLINK /search.aspx?k=%u8282%u80FD%u670D%u52A1节能服务HYPERLINK /search.aspx?k=%u5341%u4E00%u4E94十一五HYPERLINK /search.aspx?k=%u5341%u4E8C%u4E94十二五HYPERLINK /search.aspx?k=%u8282%u80FD%u51CF%u6392节能减排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赵 明 清晨走在上班的路上,看着京城难得的晴空万里和飘落的一地金黄,心底泛起一丝美丽的幻觉,气候变化了,空气也变了,多好啊。突然一阵凛冽的寒风吹来,才让人意识到2011的冬天已经来临,传说中的2012已经离我们不远了。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还是那句亘古不变的老话:时光如梭。 冬春交替之时,总让人沉思,让人遐想。停下匆忙的脚步让自己的灵魂追上来,好好思考一下未来,是种美妙的享受。 自正式加入EMCA,从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工作已经有七个年头了,七年之痒,让人浮想联翩。这七年,与中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紧紧连在一起,一并走过了艰苦跋涉的“十一五”,迈进了红红火火的“十二五”。 “十一五”期间,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和应用成绩斐然,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令人瞩目,节能服务产业的兴起有目共睹。 “十一五”,是节能服务产业优惠政策最给力的五年。国办(25)文件的出台,成为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政策,随后出台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财政奖励政策,在“十一五”末最后一天公布的合同能源管理税收优惠政策更是锦上添花,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画上了圆满的一笔。 “十一五”,是节能服务公司发展最迅猛的五年。伴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不断推进的步伐,节能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给力的政策又让众多的公司如大旱逢甘霖。我曾经听到一位在节能服务产业艰苦跋涉了十几年的行业“老人”说过:“看到国家出台了这么多优惠的政策,我流泪了。”我相信他流下的不仅仅是幸福的眼泪,更多的是多年奋斗的汗水,还包含着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憧憬。政策导向作用真的是立竿见影,无论是坐拥巨大资本、市场和能源消耗的国有企业,技术产品都位居世界领先的巨型跨国公司,还是那些规模和实力都无法和前者相提并论,却独有节能“金刚钻”的微小民营企业们,都仿佛听到了冲锋的号角一样,兴奋起来,行动起来,发起了火力密集的冲锋。 节能服务市场上的专业公司数量剧增,技术产品前所未有的增多,产业各种成分前所未有的活跃。敏锐的市场触角敲开了许多尘封的大门,为节能服务产业开拓了更广空间。工业领域依然是合同能源管理的首选市场,建筑和交通则因其快速增长而成为不少节能服务公司的宠儿,连平时有黄金客户群体美誉的大型国有高耗能企业和包括政府机关在内的公共机构,都开始对节能服务公司敞开大门,不少尝到了市场化节能机制“甜头”的用户开始拿出被服务、做“上帝”的架势,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招标、挑选。 每天充斥在耳边的消息让人亦喜亦忧。喜的是政策推开了广阔的市场大门,节能服务公司不用再苦口婆心去说服用户相信并接受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专业化节能服务了,而转变为客户主动提出要用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改造;忧的是各种新问题蜂拥而至,比如如何对节能服务公司招标评标问题,比如大型国企自己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形成新的市场垄断问题,比如独立第三方对节能量认定的需求增加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比如少数节能服务公司用合同能源管理之名,却不行合同能源管理之实搅乱市场鱼目混珠的问题,诸如此类。有问题不可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市场化机制就是要勇于接受市场考验,敢于直面市场的纷乱,经过市场洗礼后最终留下来的才是市场需要的真正的勇士。这些问题也都将成为“十二五”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十一五”,也是节能服务产业成绩斐然的五年。据不完全统计,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从不足一千家激增到近2000家,节能服务产业的产值有望从“十一五”初的不足百亿元突破千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资也随之大幅增加,对我国节能减排的贡献有目共睹,根EMCA2010年度统计显示,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实现的节能量已经突破110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突破了2600万吨。 回顾“十一五”,感慨万千。政策给力,产业发展,成绩斐然,问题凸显。 展望“十二五”,感慨千万。目标明确,政策落实,市场开放,投资扩大。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节能服务产业将搭乘政策快车,迈进千载难逢的发展黄金期。根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公布内容,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被正式纳入“十二五”重点节能工程;随着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规划的逐步出台,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指标将越来越明晰: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十二五”开始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目标明确了,那是我们节能服务人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2012年来临了,节能服务产业已经迈进一个崭新的时期——黄金发展期。新的起点摆在所有节能人面前,那时我们“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一个新起点。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发布了,节能减排规划即将公布,节能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新目标,新起点,新机遇。 2012,不仅是传统意义上新的一年,也不是众说纷纭,所谓世界末日的开始,对于广大节能服务人来说,更是一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攻坚战拉开的序幕。 “十二五”开局之年,节能服务呈现出喜人的景象。在不久前召开的EMCA主任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节能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家们聚首北京,回顾去年公司的发展,众口一词的说法就是市场太火,项目太多,人才太缺,资金太紧,行业太乱。作为节能服务行业协会组织的EMCA,在认真听取各位行业精英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正全力筹备一年一度的行业年度峰会,力争在岁末年初汇聚展现一幅节能服务产业的全景画面,同时和行业同仁一起为开创十二五新局面共谋发展大计。 过去的已经过去,要来的终究会来。无论你信不信,节能服务都将在“十二五”有更好、更大的发展,就像无论是战斗在第一线的节能服务公司,还是承载这桥梁???台作用的行业协会,无论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各类用能企业,都将面对即将来临的2012一样,自然世界的规律没有人能抗拒。 望着窗外火红的太阳,感受着寒冬里温暖的阳光,心底升腾起一种幸福而自豪的感觉,在代表EMCA组织团队参加德班气候大会节能服务主题边会之际,对此次南非之行承载的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任重而道远! 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EPC推进大会圆满举办 核心提示:2011年11月11日,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EPC)推进大会在山东临沂召开,大会旨在宣传合同能源管理,加强为工业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投融资机构搭建信息交流与项目对接的平台,在业内倍受重视。 关键字:HYPERLINK /search.aspx?k=%u5DE5%u4E1A%u4F01%u4E1A工业企业HYPERLINK /search.aspx?k=%u4E34%u6C82临沂HYPERLINK /search.aspx?k=%u5408%u540C%u80FD%u6E90%u7BA1%u7406合同能源管理HYPERLINK /search.aspx?k=%u8282%u80FD%u670D%u52A1节能服务 2011年11月11日,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EPC)推进大会在山东临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中国节能企业联合会、中国能源报联合主办,中能兴科(北京)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当地主管部门、多家工业协会、金融机构及媒体给予大力支持。 大会现场 举办工业企业EPC推进大会旨在宣传合同能源管理,加强为工业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投融资机构搭建信息交流与项目对接的平台,在业内倍受重视,共有来自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热电、纺织等行业数百家大型用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等近500人参加。 上午9点,大会正式开幕。临沂市两型办主任,发改委副主任诸葛继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局冷浩副处长,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会员部常务副部长李清举,中国能源报刘浩以及中国节能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赵长春分别致辞,对此次大会召开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 李清举代表此次会议主办方之一的EMCA欢迎各位代表的到来,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及宗旨,李清举还介绍了EMCA近期将要开展的工作动向。每年一度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2011年度峰会”筹备工作成为EMCA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年度峰会为产业精英们齐聚一堂,共商“十二五”节能大计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李清举发言 赵长春会长在致辞中讲到,目前影响工业企业节能推进的因素,除了技术障碍、资金困难外,更重要的是对EPC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今后节能企业联合会将会吸纳更多的用能单位加入进来,加强沟通,打破信息瓶颈,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随后,会议进行了主题演讲,中国节能企业联合会沈龙海会长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及国家最新节能政策;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孔海涛行长介绍了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的产品及针对EPC项目的优惠政策,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张觐桐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化工节能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最后,中能兴科的胡绍敏总经理做了《工业窑炉节能环保专家》的演讲,介绍了该公司的蓄热式燃烧技术。 节能技术及产品推介是本次会议的重要环节,在下午的会议中,主要由来自西门子、清华大学、长沙威胜能源产业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华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烟台东方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山东万众集团公司、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绍各公司最新的节能产品和技术。 节能服务是一个需要合作共赢的产业,本次会议还在会场周围设有展台,除参加演讲的企业外另有山东宜美科、山东鲁信、广州智控等多家节能服务公司参展,每个展台前都人头攒动,希望通过沟通交流寻找到合作伙伴。 都说冬季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是预兆明年好光景,带给人们向往与希望的季节,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EPC)推进大会在2011年初冬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着节能人能携手并进,共同迎接更美好的将来。 2012年用电需求前低后高 需推节能减排优化电力结构 核心提示:根据中电联预测,总体看,2012年我国电力供需仍将总体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最大电力缺口将达到3000万千瓦至4000万千瓦。解决电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不断优化电力结构。 关键字:HYPERLINK /search.aspx?k=%u7535%u529B%u4F9B%u9700电力供需HYPERLINK /search.aspx?k=%u7535%u529B%u7ED3%u6784电力结构HYPERLINK /search.aspx?k=%u8282%u80FD%u51CF%u6392节能减排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预测,2012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8.5%至10.5%之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14万亿千瓦时。专家分析认为,2011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9.2%,比上年(10.4%)下降1.2个百分点。在“稳中求进”以及转方式、调结构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将出现惯性回落态势,GDP增速继续下滑的可能性较大,这将带动全社会电力需求的放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年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将随之缓解。 根据中电联预测,2012年,我国新增装机将达8500万千瓦左右。其中,水电新增2000万千瓦左右,火电新增缩小到50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4亿千瓦左右。从目前的情况判断,今年汛前水电来水偏枯的可能性较大,装机特别是火电装机增长慢,电煤供应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阶段性偏紧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供应外部环境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下半年用电高峰出现,电力需求将会明显回升,全年用电需求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总体看,今年我国电力供需仍将总体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最大电力缺口将达到3000万千瓦至4000万千瓦。电力行业对于保证电力供应,特别是下半年“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中的电力供应,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解决电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电力结构,提升电力保障供应的能力。 根据预测,2012年全年,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在4750小时左右,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在5300小时至5400小时。由于水电生产形势可能仍不乐观manbet,火电仍然将是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经测算,今年全国电煤消费量将比上年增加1.5亿吨左右,相应需要国内新增3亿吨以上煤炭供应量,才能较好地保障电煤需要。因此,保证电煤供应将成为有效缓解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关键。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快释放煤炭产能、增加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出口,增加进口,确保电煤充足供应;做好电煤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整肃流通环节,严格控制电煤到场(厂)价格;及时启动煤电联动,尽快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火电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建立健全电煤供销预警、调节、应急机制,支持火电企业多存煤,保持电厂合理存煤水平;组织好重点地区电煤运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应用特高压、大容量直流等先进输电技术将电力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缓解铁路、公路煤炭运力不足的压力。 在加强电煤供应能力的同时,充分运用电价等经济调节手段,强化电力需求管理。有关部门应通过出台并实施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以及峰谷电价等措施,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促使用户通过应用节电技术或产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节电;根据用电负荷特性,滚动调整有序用电方案,确保“有保有限”落到实处。 此外,还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电力结构,加大对替代能源的科研力度,提高替代能源在电力总量中的比重。 石化工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明确 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包括水耗、能耗、二氧化硫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总体目标,炼油、乙烯、合成氨的降耗指标等。 本报记者了解到,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节能减排具体目标是: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18%、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8%、10%、10%,挥发性有机物得到有效控制。炼油装置原油加工能耗低于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燃动能耗低于857千克标准煤/吨,煤制合成氨装置综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标准煤/吨。 目标比较切合实际 多途径促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就节能部分,我认为目标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王文堂对本报记者说。 对于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工信部原材料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等行业发展,淘汰高耗能的黄磷、电石、氮肥、烧碱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从严布局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的煤化工项目。二是利用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包括油品质量升级、推广清洁生产与节能节水工艺、探寻温室气体减排路径,开发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并推广应用等;三是通过完善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包括建立和完善石化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推动化工园区按照产业集聚、能源梯次利用、排放集中治理的标准规范进行建设等。 “节能减排需要全方位、全天候实施,工信部提出的这些措施是从不同角度出发而应采取的措施,都是重要的,并且应同时、持续地实施。”王文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些措施要落实,需要有配套措施,如严格审批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项目,设定淘汰落后产能需要的标准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促进技术节能的奖励措施等。 王文堂说,化工园区能源的合理利用,潜力比较大,不过,目前对园区能源利用优化的还很少,还需要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另外,为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发展,关税政策也是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提出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税率、降低其进口税率,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减少国内企业的高耗能产品产量,对降低中国的能源消耗是很好的措施。 化工企业节能意识仍有待提高 政策落实是关键 “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5.8%,年均降低8.5%,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污染物减排成果显著。不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规划》指出,在炼油、化肥、烧碱等行业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落后产能,资源消耗高,“三废”处理措施不到位,技术装备水平低,原料配套条件差,影响行业整体竞争力。.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安全环保隐患突出我国石化化工产业存在区域布局分散,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偏低,产业内容雷同、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目前,部分非燃料型炼油企业不具备炼化一体化条件,石化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部分产能增长过快,落后产能仍占一定比重。近几年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扩张较快,2010年,合成氨、甲醇和电石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的35%、50%和97%。”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部分地区未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有盲目规划、发展煤化工项目的趋势。轮胎、纯碱、烧碱和电石法聚氯乙烯等传统化工产品过快增长,过剩态势日趋严峻,节能减排的压力也在加大。 “根据我们与部分企业的交流了解到,化工企业节能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企业的领导重视不够,有些企业负责人只重视扩大规模、跑市场,节能只处于次要甚至应付的地位。” 王文堂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企业能源管理人员不足,能源消耗数据统计、分析无法按照规范化要求去做;企业的节能激励措施多数不到位,节能管理人员动力不足;节能信息缺乏,企业人员对新的节能技术、应用效果难以及时了解,行业节能信息发布状况离企业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行业节能服务机构不足,包括技术专家队伍、服务水平、节能服务公司,还不能满足企业节能工作的要求。 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已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促进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但现在最重要的是落实。有些政策发布了,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其实质是有关部门没有抓紧落实,如企业直供电政策、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价格的市场化、限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关税政策、节能效果考核督查制度等,很多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有关部门在出台政策后,应注重其落实,以保证取得成效。 德班会议出炉谈判草案 提出全球总减排目标 德班气候变化大会谈判合并文本正式形成,中方强调德班会议核心任务是兑现2020年前减排承诺 12月4日,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日程过半,各方已经亮出在此次会议上的基本立场。会议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绿色气候基金的设计上面,各方分歧依旧,部分发达国家的态度甚至出现倒退。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关于中国参加2020年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议,需要通过谈判达成,而且要满足五项条件。 谈判文本提出全球总减排目标 会议“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谈判合并文本3日正式形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因此表示,会议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这份长达130页的合并文本综合了有关各方的意见,是大会召开以来形成的首份重要文件,它面向所有与会方,为重要议题列出了各种谈判选项,将为大会后续谈判提供指南。 据悉,该文本提出了全球总减排目标,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应做出的贡献。文本强调,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缔约方应该依据公约和议定书的目标、原则???规定,尤其是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各自能力、公平和历史责任,在长期合作行动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所有缔约方,尤其是发达国家缔约方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文本增加了应对因减排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措施。此前,发达国家拒绝将这一条款放入谈判文本草案。 一些非政府组织表示,德班会议谈判文本草案中能包含这一部分,“应该说是很大的进步”。其中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提案包含了进来,即如果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时,发达国家不得采取任何单边手段制裁和约束这些产品及相关服务。 两大议题存在较大分歧 本次会议的两个主要议题,即有关《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绿色气候基金的设计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部分发达国家在这两个问题上表现出的不明确甚至倒退态度,引起了民众的抗议。3日,数万者聚集在会议中心外,要求发达国家表现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诚意。 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上,美国继续坚持称,除非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大国也接受强制减排指标,否则美国不可能签第二承诺期。而欧盟则坚持其会前提出的“德班路线年生效的强制减排协议,要求所有主要排放国都承诺强制减排,否则欧盟不会接受第二承诺期。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应对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苏伟表示,“2020年以后还很遥远,当务之急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他表示,中国不排除在未来某个时候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印度也表示不反对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专家3日发布名为《公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报告,认为在保证2050年前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的前提下,全球可排放的碳预算有限。发达国家通过超额消费碳排放空间取得了相当发展水平,只给发展中国家留下了不多的碳排放空间。四国专家认为,发达国家对全球变暖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此应进一步承诺减排并补足资金缝隙。 会议开始前,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被认为是此次会议有可能达成的主要成果。但截至会议第一周议程结束,美国、沙特等依旧对基金设计持较大意见。77国集团加中国、小岛屿国家、欧盟等方则表示,首先要让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并运作起来。欧盟认为,有关基金的未决问题可以待管理机构成立后再予解决。 中国展现可持续发展决心 4日上午,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系列边会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德班会议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缔约方驱动、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巴厘路线图授权,落实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共识,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上取得一系列全面、均衡成果。 还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成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称赞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低碳绿色经济。菲格雷斯表示,中国的五年规划令人印象深刻,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模式令很多国家受到启发。“中国角”的活动就体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作为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来自复旦大学的学生代表中国百万青年在德班发出倡议,希望全球青年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青年气候大使也参加了启动仪式。中国民间气候变化促进会“绿色出行大使”冯绍峰向和菲格雷斯敬献了代表中国民间的绿色寄语手册。 《京都议定书》存续关系大会成败 针对有记者问德班大会的核心任务,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是分阶段的,本次德班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任务是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兑现承诺,落实行动。哥本哈根协议要求所有国家确立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和行动,大多数国家都已做出了承诺,德班会议应该锁定各国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和行动,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将各国做出的承诺确定下来。 《京都议定书》是目前有关减排问题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文件,体现了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关系到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指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关系到德班气候大会的成败,必须付出很大努力来解决,使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不出现空当。 有关国家代表提出中国应该参加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议问题,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认为2020年后应该有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整体性文件,而现在的问题是落实已经达成的共识。目前中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实现了“十一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确立了2015年和2020年减排目标和行动,并且这些目标和行动都已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指出,关于中国参加2020年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议需要通过谈判达成,要满足五项条件:一是必须有《京都议定书》和第二承诺期;二是发达国家要兑现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和2020年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监督和执行机制;三是落实适应、技术转让、森林、透明度、能力建设等共识,建立相应的机制;四是加快对各国兑现承诺、落实行动情况的评估,确保2015年之前完成科学评估;五是要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的原则,确保环境的整体性,中国将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指出,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立场是开放的。目前中国希望各方兑现承诺、落实行动、评估成效,我们将继续与各国一起为此做出努力。 针对环境整体性问题,认为,目前环境整体性问题不存在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大部分国家都做出了减排承诺,根据国际机构和专家评估,从各国承诺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量整体上至少占了全球的57%,发达国家占43%。说明发展中国家已经在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 全国公共机构“十一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据中国质检网讯,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累计节能339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8477.5万吨,完成了“十一五”的节能目标和任务。 根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公共机构共190.44万家,总能耗量1.92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6.19%,总用水量132.54亿吨。从消费结构来看,以煤炭和电力为主。从能源利用水平来看,2010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能耗23.86千克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14.85%;人均能耗447.40千克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20.27%,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但仍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十一五”期间,各地区累计投入近30亿元,稳步推进空调、采暖等重点耗能系统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国家机关投入5亿元,实施办公建筑节能改造200余万平方米、住宅楼平改坡52.5万平方米,改造燃煤锅炉127台、燃气锅炉60台、燃气灶具2500台,更新高耗能电开水器1700台,推广高效照明灯具830万只。 在降低公车油耗方面,“十一五”期间,中央国家机关狠抓公车节油,更新淘汰“黄标车”1240辆,集中采购低排量、经济型国产汽车900余辆,采取了限行和停驶等措施,2008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用油量累计下降31.7%。 仪器仪表需跟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发展 与航空、轨道交通和海洋工程装备相比,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在国务院文件中被表述的定位是“基础配套”。近日,一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起草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公布。 根据该路线图的内容,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在“十二五”期间将突破9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推进8项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8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和促进在国民经济6大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 这份政府部门起草的文件与之前发布的文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彻底颠覆了以前文件中从装备系统到工具部件的“从大到小”的表述方式,先前处于配套地位的传感器、元器件、仪表仪器放在了文件行文顺序的前面。比如,在9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中处于前3位包括“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和“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技术”。8项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顺序也是由传感器到控制系统和仪表再到仪器。长期关注国内装备制造行业的《装备制造》执行主编邵心璞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国内企业装备制造的在重、大、长、厚方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对许多行业大型设备,如大型油田装备、大型工程机械、大型冶金装备、大型化工装备等,都具备相当高的制造能力,但国产高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或优化系统的制造能力几乎为零。我国虽然已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最大的仪器仪表生产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仪器仪表生产国,但绝大部分国产仪器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上90年代初、中期的水平,中低档产品品种基本齐全,能够批量生产,且质量稳定,但在高技术含量的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产品的竞争上,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基本上都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传感器的作用类似于人的感观,计算机相当于人的大脑,执行器相当于人的肌体。如果人的五官出了毛病,大脑就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行为就会陷入盲目性,体现在装备上就会出现性能失灵的问题。国内装备制造业也存在如同信息产业领域缺心(芯片)、短魂(软件)、少面子(显示屏)式的尴尬,仪器仪表已是装备制造业中进口较多和外贸逆差最大的行业。”中科院计算机所专家提供的一份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的报告显示,“据美国的历史经验,基于物理学的工业软件(phyics-basedsoftware)引发了高科技制造业产品的革命,是美国高科技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之所在。相对于操作系统和通用软件而言,目前我国的工业软件技术更加落后。发展工业软件的首要要务不是编程,而是数学建模和算法设计,构建和推广一个工业软件产品大约需要20人以上的跨学科团队专注工作5~10年,才能达到成熟的生产性使用程度。” 该报告还提出,工业软件是“两化”的融合剂,我国工业信息化的中短期目标是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工业软件将促进传统工业从信息化向集成化和智能化过渡。 不过也有IT领域的业内人士指出,该技术路线图对于传感和计算等“智能化”的关注已经足够,但对于网络化后的信息安全问题的忽略是个缺陷,2010年伊朗核电站的人工计算机病毒事件已经表明在网络时代类似电力和化工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已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HYPERLINK /2012-02-09/138049780.html/2012-02-09/138049780.html 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据湖南日报讯,近日,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这方案规定,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机关工作人员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近年来,全球性灾难向人类频频发起挑战,气候反常、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使人类健康饱受威胁。更有数据表明,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和100年左右耗尽。 目光转向国内。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低碳经济不仅是未来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是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的关键。低碳不仅是一种行为、义务和责任,也应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都不会过时,低碳就体现了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使用。 政府是低碳经济的强力推行者和倡导者。开展低碳节能环保行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需要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共部门带头践行。但是,良好的环境更是每一个社会人的生存之本,我们每个人也都应是社会的“低碳使者”。 HYPERLINK /newscenter/2012-02/09/contenthtm/newscenter/2012-02/09/contenthtm 环境保护部长出席第四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 据环保部讯,第四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线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与欧盟委员会环境委员波托奇尼克共同出席对话会。对话会在友好、坦诚、互信、务实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就双方政策进展、加强对话机制、全球环境问题、双边环境合作进展及未来重点合作领域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交换了意见。 中方介绍了中国环境政策与立法的新进展,“十二五”环保规划、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对环境污染防治的综合情况、环保产业、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议题进行了介绍。欧方介绍了欧洲2020战略、欧洲资源效率路线图等议题。 双方通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后续工作以及为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各自所做的准备工作manbet。双方还就里约+20峰会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双方对中欧环境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对即将共同开展的中欧环境可持续项目表示欢迎和支持。项目将重点围绕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废物管理等领域展开,为中国实现环境可持续目标提供支持。双方探讨了未来合作的优先领域,包括:绿色经济、资源效率、生态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废物管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汞等重金属的管理和环保产业等。 为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合作,对中欧双方不断深化和拓展环境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完善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合作机制,将其纳入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下。二是推动中欧在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三是加强中欧有关环境项目的执行与开展,在借鉴和吸收欧盟先进环保理念的基础上,提升和改善中国环境治理水平。 会后,与波托奇尼克委员共同签署了第四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纪要。 中国驻欧盟使团大使吴海龙、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兼国际合作司司长徐庆华以及环境保护部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对话会。 HYPERLINK /h/2012/0209/c2262.html/h/2012/0209/c2262.html 新能源 转型是必经之路 据中电新闻网讯,新能源发电经过孜孜不倦的创新和实践,在世界发电领域逐渐从配角转型,向主角进发。可以看到,新能源产业虽然几经挫折,但总体形势昂然向上,在未来仍是各国电力发展的主要方面之一。 美国新能源发电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是各州政府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状态。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产业为美国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他国家对待新能源的态度也很积极,主要表现在推出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政府为新能源产业提供高额补贴等方面。例如,法国风力发电量再创新高,政府计划推进海上风电的发展;新能源的发展在南美洲尤其强劲,巴西90%以上的电力来源于水电,且世界上最低廉的风电价格在巴西产生;秘鲁效仿巴西,大力展开风电招标,希望获得廉价风电;智利正在积极推进水电站的建设;汤加政府在世界银行和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帮助下,积极规划发展可再生能源;马尔代夫政府规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国家。 但是,新能源的发展过旺也带来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表现在新能源产业对政府补贴过于依赖。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欧洲一些国家对新能源补贴过高引起居民用电成本升高,例如英国雄心勃勃的绿色电力计划或引起电价上升三分之一,有人对此表示忧心忡忡。 有专家提出质疑:没有政府的补贴,新能源还能存活多久?为此一些国家采取了应对措施,德国内阁已同意削减高达15%的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确定了2011年中期光伏补贴电价加速下调的方案,从2011年7月1日起,太阳能补贴有3%~15%不等的削减。 即将出台的《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核心领域的环保装备产业和环境服务业产值分别各达5000亿元。同时,国家鼓励有实力的节能环保类公司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要形成100家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环保企业,其中包括50家环境服务型企业。在具体的财税支持政策上,将研究污水垃圾处理等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 市场分析指出,国家扶持政策越来越明确,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大红包”的推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大发展”的局面将日渐明朗,相关公司将集中受益。 环保装备业将先行 5000亿元的产值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于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重视。其实,早在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经过修订的《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已经指定八大类共计147项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及产品。 在《规划》重点支持的高效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三大产业板块方面,《产品目录》均明确了政策支持的方向。例如,水污染治理装备领域包括膜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处理设备,以及中空纤维超(微)滤膜组件、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材料等22项;大气污染治理领域脱硫脱硝装置和脱硫剂、脱硝催化剂等也均有列出,甚至还指定噪声和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和产品支持方向。 业内专家指出,《产品目录》代表政策支持的导向,其中还有一些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因此,这八大类产品代表着未来5年环保装备产业的引领力量。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专委会秘书长王家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未来还将充实和完善各细分行业的政策支持导向,例如污水处理领域的生物反应膜技术,目前主要弊端在于成本和能耗过高,国家鼓励更新更高效的技术涌现。 环境服务业有望提速 在即将出台的《规划》中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被认为是最大亮点之一。业内人士纷纷指出,5000亿元产值目标不仅预示着环境服务产业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目前整个环保产业链条上各个分散的环节须向系统综合性服务业转变。这一政策动向的变迁呼唤行业企业及早实现转型升级。 环境服务业涵盖市政供水、市政污水及回用、工业废水、污泥、城市固废、危险固废、监测服务等范围,将带动包括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工程建设、设备集成在内的全产业链整合。《规划》提出的未来环境服务业的核心是,环保领域引入合同环境服务概念,具体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污染企业通过合同服务,将节省的减排费用与治污企业共享;二是政府采购由环境服务商所提供的环境服务。 据中国水网统计,2010年末,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约1500亿元,从业单位约12000个,从业人数达270万人。王家廉表示,尽管已有所发展,但目前分散的环保产业各环节只能服务于单项指标,传统的产业模式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的需求。只有综合环境服务直接面向环境效果,环保产业业态向综合服务业过渡,才能引导环保产业向环境服务业升级。 王家廉指出,从现状来看,污水处理产业目前广泛推行的BOT运营模式已初步具备环境服务业的特征,未来,水污染治理环境服务业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发展。 财税扶持推陈出新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规划》在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方面也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现状,谋求推陈出新。其中,将管网维护和污泥处理成本纳入污水处理成本,对污水垃圾处理等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和使用办法等提法,被广泛认为含金量很高。 国内一家大型污水处理运营企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成本问题一直是污水处理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目前,企业承担的BOT项目,靠从政府获得污水处理费来获得收益。但项目运营过程中,实际的成本还包括管网维护和污泥处理部分,在污水处理费中就未被体现,如此一来,企业的成本压力很大。“相比于新区,很多城市老城区的管网维护难度更大,费用更高,这些都靠企业来投,显然不合理。”该人士表示,一并考虑管网维护和污泥处理成本,是对企业投资污水处理行业的巨大支持。 污泥处理成本也列入成本考虑范围,体现了政府对于污泥处理的重视。有专家表示,污泥处理未来5年也有望实现产业化发展,环保部也在做相关专项规划。 由于建污水处理厂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土地使用税往往平添污水处理企业的运营负担。上述企业人士表示,一旦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明显降低。 另据透露,《规划》还提出,将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的进出口政策,安排对外援建时,优先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节能环保项目。同时,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此外,未来政府还将支持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污水manbet、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 吹响绿色低碳发展的号角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解读 据经济日报报道,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未来5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标志着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是国务院首次颁布的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重大政策文件,全面部署了未来5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方案》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目标。 一是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按2005年价格计算)二氧化碳排放为1.9吨左右,比2010年下降17%,比2005年下降34%左右,对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也提出了控制要求。 二是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逐步形成碳排放交易市场;要通过低碳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产业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在各省(区、市)节能目标分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和森林碳汇潜力等因素,以及个别地区的特殊情况和地区间的平衡,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各地区的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并在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价考核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首次把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对推动我国 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方案》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措施。 《方案》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发展低碳能源、增加碳汇以及降低非能源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节约和替代高排放产品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提出了需要综合运用的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要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而“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提高了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5年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需付出更大努力,要在继续大力控制高耗能产业增长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进一步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度推动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在节能和发展低碳能源领域,《方案》对各种行动措施的定位更加明确,不仅很好地契合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相关发展目标,如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1.4%等目标,还奠定了相关领域各项工作的发展重点和基调。在增强碳汇方面,《方案》指出加强森林碳汇仍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但同时也要加强农田草地碳汇、海洋碳汇、碳捕获和埋存等其他碳汇的探索和示范。在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高排放产品节约和替代方面,《方案》提出了更为细化的工作内容,这有助于具体落实相关活动,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做好必要补充。 《方案》在健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重大举措。 一是就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提出了8个方面的要求。继“十一五”时期推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的基础上,《方案》围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低碳产业试验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商业、低碳产品、碳捕集和封存、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加大对试点示范工作支持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从不同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低碳试点示范的一系列措施。《方案》指出,在省、市层面,重点是要结合区域特点,探索一种综合性低碳发展方式,使之成为绿色低碳经济在省、市一级的具体延伸;在产业层面,重点是推广低碳生产模式,通过探索和建立低碳产业试验园区,逐步树立低碳产业的基准和标杆;在社区层面,除了加强社区总体规划和低碳能源、材料等的使用,也要大力倡导低碳行为和消费模式;在产品层面,要在强化对低碳产品进行合理标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低碳产品消费的引导。 二是提出探索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较低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一方面,要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立自愿减排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另一方面,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定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此外,要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方案,加强碳排放交易机构和第三方核证机构资质审核,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建立试点地区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平台和监管核证制度。 三是提出了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具体要求。一方面要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适应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统计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制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系统,定期编制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做好年度核算工作,构建国家、地方、企业3级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根据《方案》要求,未来在国家、地方、企业等不同层面都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的能力建设,从而为实现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度化考核奠定良好基础。 《方案》强化了工作落实保障机制,为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价考核。《方案》要求,各省(区、市)要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本地区的目标任务。要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二是要健全管理体制。《方案》要求,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构建设,逐步健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监管体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效、生态保护等工作的协同作用,完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价格、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 三是要落实资金保障。《方案》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围绕实现“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要从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财政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工作,并充分利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金,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外资投入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工程。同时,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做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和配套服务工作。 四是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方案》围绕重点发展经济适用的低碳技术、开发高性价比关键低碳技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的要求;围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培训、基础研究和科技研发队伍、战略与政策专家队伍、国际谈判专业队伍和低碳发展市场服务队伍等方面,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五是要推动全社会低碳行动。《方案》对公共机构、重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都提出了明确任务。要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作用,推进低碳机关、低碳校园、低碳场馆和低碳军营建设,建立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制度。要推动行业开展减碳行动,在钢铁、建材、电力、煤炭、石油、化工、有色、纺织、食品、造纸、交通、铁路、建筑等行业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方案。要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宣传低碳生活典型,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 总之,作为指导我国未来5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方案》的颁布吹响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号角,充分表明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在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社会公众,应以此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严格按照《方案》提出的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完成“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实际行动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可再生能源目标:4.8亿吨标准煤 据国际金融报讯,到2015年,风电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 到2015年,中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露线日,在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一期总结会上,国家能源局透露,到2015年,中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4.8亿吨标准煤,意味着占15%能源消耗总量。“从这一目标来看,体现了政府鼓励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愿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不过,他认为,实现这一规划的难度并不小。 建有竞争力产业体系 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介绍称,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具体目标已初步确定:到2015年,风电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加上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以及核电等,2015年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从这数据来看,无论风能还是太阳能目标都有所提高。”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manbet。此前,关于“十二五”时期风能、太阳能的发展目标,业界众说纷纭。曾有媒体报道,“十二五”时期太阳能装机容量规划目标为1000万千瓦。 对此,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解释称,“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要在规模和基本产业链条形成的基础上,在质量上实现飞跃,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这对“风光”不再的业界来说,属于重大利好。阿特斯阳光电力市场部经理李茂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国内太阳能市场的扩大,对于‘寒冬’中的光伏产业来说非常重要。”此前,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案带来的裁定,以及欧洲市场的萎缩,都给快速增长中的光伏产业带来刺骨寒意。“国内90%的光伏产品出口欧美,而国内市场份额一直较小,政府提高规划目标,有助于拓展国内下游需求”。 宋亮分析称,“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未来能源经济引领新经济时代,而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的建立,将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及成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成本高问题短期难解决 不过,林伯强认为,上述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或许会遇到不小挑战。 “如果包括核电的线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完全没有问题。”林伯强对“十二五”期间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核电建设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受日本核事故影响,此前定下的核电发展时间表可能将随之延后,近年来的核电跃进现象也将终结。“目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还不到1000万千瓦,加之紧缩政策,能不能完成这一目标尚难确定。” 此外,问题还在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据了解,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曾在总结会上表示,2015年以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可以有很大改善,可再生能源可以具备和其他常规能源同样的价格水平。对此,林伯强难以赞同:“就连不那么清洁的煤炭都让电企觉得发电成本高,毫无疑问,清洁能源成本肯定高。成本一高,电网企业就会失去积极性,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难。”他认为,尽管国家目前支持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可再生能源成本高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宋亮也持相同观点。“一方面是配套设施不健全,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所需的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他解释,由于缺乏智能电网,加之能源价格市场化推进缓慢,造成国内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能相对过剩的局面。“只有并网发电了,才能产生效益,追加投资”。 新能源电力配额制将推行 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难题,国家能源局透露下一步将推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 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要继续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设计,特别是配额制、交易制度。配额制,即要求电网企业的全部发电量中,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而中国目前一直实行的是可再生能源上网固定电价。 “针对可再生能源成本过高的问题,国家之前用的都是补贴这种软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此次决定推出配额制,是以一种硬办法来扶持成本过高的可再生能源。”林伯强向记者解释。据介绍,如果现有的电力运行机制不做调整,电网容纳更多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会遭遇“瓶颈”。 不过,配额制目前仍未有更多消息。“配额是强制性的,可能会增加成本。具体得看到时候推出的配额制有无可操作性。”林伯强认为,这取决于如何划定配额比例。 “配额制能在电网不足的情况下,调控可再生能源优先并网,但这只是缓解并网难的一时之策。”宋亮认为,只有在智能电网覆盖全国后,才能彻底解决并网难的问题。 HYPERLINK /fortune/2011-12/19/c_122444343.htm/fortune/2011-12/19/c_122444343.htm 风电十二五开局之年回归理性 经济参考报讯,在经过了“十一五”连续五年翻番式的增长后,已经成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的中国,2011年终于出现了产业转型迹象。这种转型,不仅表现在国家对地方政府风电审批权的收紧,还表现在一系列风电发展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出台。 “井喷式”发展的我国风电产业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始出现理性回归。 风电场火热“补漏” 今年以来,与基本停止的风电场建设不同的是,我国各个风电场在全面进行各项技术和管理的“补漏”工作,而这些“补漏”是我国风电产业曾经省略但又不得不进行的必修课。 伴随着风电场的并网,今年以来,我国风电“风速”发展的隐患开始显现。 为风电产业敲响警钟的,首先是大规模的风电脱网事故,其次是严重的“弃风”现象,这两个现象在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均有显现。 记者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酒泉风电基地发生脱网事故73次。另外,河北、吉林、内蒙古等地风电场也连续发生多起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 中国电监会认为,脱网事故暴露出中国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建设施工质量问题多、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带来电网安全性问题、风电场运行管理薄弱等四大问题。 “技术欠缺与管理薄弱,成为风电场的软肋。”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这样评价。 与此同时,在一些风电基地,并网后的风机还存在发了电上不了网的现象,出现“弃风”。在酒泉风电基地550万千瓦的装机中,目前能并网的不到430万千瓦,已经建成运行的河西750千伏输电工程的外送能力仅为230万千瓦左右,其余都无法外送。玉门黑崖子风电场场长郭进学说,今年风电场负荷一直限制在30%左右,已累计损失电量4600万千瓦。 电监会今年发布的《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认为,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侧重于资源规划,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风电消纳方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弃风”折射出我国风电送出消纳矛盾很突出。 因此,针对技术短板,今年以来,“补漏”工作在各个风电场全面展开。 如今进入酒泉风电基地,已经看不到前两年车水马龙的忙碌景象。曾经在一个月中完成五万千瓦装机的建设速度,已经演变成静静的期待。与此同时记者看到,针对风电场的技术“补漏”工作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11月15日,玉门黑崖子风电场的48台风机,完成了低电压穿越技术改造。 “我们已经全部完成了国家电网要求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低电压 穿 越 技 术 等 涉 网系 统 的 改 造 工作。”黑崖子风电场场长郭进学说。 郭进学所说的涉网系统改造,是国家电网公司为实现风电场安全并网运行统一部署的,而这也是今年以来我国规范风电产业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 据甘肃省电力公司介绍,针对风电场频繁发生的脱网事故,国家电网公司狠抓了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对已并网风电场从低电压穿越、接地系统、电缆头、涉网保护、无功补偿、风机信息上传、调度运行等方面加大排查力度,督促和帮助风电企业进行改造,不断提升风电场并网性能。 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底,甘肃电网风电场有21家完成接地系统改造,占在运风电场的75%,完成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2573台,占总装机台数的80.4%;17家风电场已建风功率预测系统。 不仅仅是酒泉风电基地,今年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的风电场,都在进行这种“补漏”工作。全面“补漏”目前已成为我国风电基地中的火热场景。 开局年“特急”校正 临近年底回头看,2011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从各地自我发展向国家加强管控转变,从追求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风电大国。”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说。“但在这种超常规增长的背后,风电质量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风电标准滞后与风电快速发展的矛盾、风电与电网、风电与常规电源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说。 今年初,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宣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一大国。去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473.3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我国并不是一个风电强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我国要实现风电大国向强国转变,未来产业发展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力发电量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风电“新政”不断推出。 首先是收紧地方风电审批权。8月底,国家能源局出台了《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地方上马风电项目须经能源局批准。 《办法》明确,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风电场工程项目,要按照报国家能源局备案后的风电场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开发计划进行。风电场未按规定程序和条件获得核准擅自开工建设的,不能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电价补贴,电网企业不接受其并网运行。 其次技术标准不断推出。6月至8月,国家能源局连续下发了《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随后,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涉及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风电关键设备制造要求等方面。 “这些技术标准还远远不够。”汪宁渤说。“中国风电实际上需要出台100多个技术规范。” 再次是以计划安排方式对风电建设项目进行统筹。 8月初,中国国家能源局下达了“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 排 通 知 , 核 准 风 电 项 目 总 计2883万千瓦,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在五份计划通知上,全部标有“特急”字样。 记者了解到manbet,这2883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是从地方申报的4000万—5000万千瓦项目中遴选出来的,说明风电审批正式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开始从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入手,规范风电产业发展。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趋严的并网标准以及从紧的项目审批,我国风电产业才能实现规范发展。国家能源局的上述措施,必将对中国风电产业理性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 记者了解到,《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至2015年末,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要达到一亿千瓦。这就是说,除去“??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4400万千瓦的容量,“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尚有不到5600万千瓦的空间,平均年装机1100万千瓦左右,这也预示着以往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过去每年翻番的行业盛世,将一去不复返。 从大到强,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这是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风电装机国,重新明确的风电发展新思路。“风电行业的转型期,将为将来产业更好地发展做铺垫。”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如是说。 HYPERLINK /energy/2011-12/26/c_122481821.htm/energy/2011-12/26/c_122481821.htm 德认为削减能源补贴将扼

  GB T 32610-2016_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_高清版_可检索.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3655144489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